工业4.0时代的商业文化转变

2018-11-27
来源:

原创:宋华振

有2个星期的时间没写东西了,还没达到兔哥的影响力因此不能懈怠,粉丝已经减少了几个了,晚上想了想,觉得文化这个问题必须予以重视--商业文化必须与时代匹配。

关于工业4.0以及智能制造,很多时候,我们都把焦点聚焦在了技术的实现,而忽略了它对我们整个商业文化的影响,如果我们仅仅在技术上去寻求方案,而没有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、协作文化、价值重塑方面的变革,这些反倒成为了我们的推进障碍,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。

1.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的文化转变

今天我们谈谈商业文化的影响,116日在同济大学的工业4.0智能制造论坛上,张曙教授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高屋建瓴,我们可以从他的两个PPT页面的内容来看待智能制造的企业运作与用户视角下的变化:

1.企业运作视角下的智能制造

传统制造业是以成本为中心,通过大批量生产,降低成本,形成市场竞争力,焦点是产品的出售价格;

而智能制造是可以赢利的创新活动为中心,通过大规模客户化定制和满足不同客户的体验而获得利润,焦点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,其前提是产品的质量。

这意味着基于“比对竞争”时代的过去,消费者对于价值的判断已经逐渐形成,这也是因为中国过去近40年的发展,人们对于高品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意识逐渐形成的原因,消费者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,对于个性化、对于价值的识别,尤其是在大量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中,原有基于价格识别的判断已经成为了过去。

消费者在变化,而我们的制造业却仍然用原有的思维在生产产品,因此,对于先知先觉的企业而言,才能不断走在前列,去响应这些变化。

中国制造不代表低质量,也不代表着就是价格战,我想华为的Mate9就预示着这种变化的前沿,包括在制造业里的格力、美的,他们都不断的引领着产业的发展,构成了改变中国制造的力量。

2.用户视角下的智能制造

传统制造业和用户是买卖关系,企业提供的是实物产品和有限使用期限的担保,双方关系是短暂的,而智能制造中用户加入智能制造企业的网络,企业提供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服务,用户购买产品成为了购买服务,关系是长远的。

在很多时候,供应商与客户形成的是一种采购关系,在很多时候,这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使得客户成为了占据主导的力量,包括对价格的不断压低,大量占用服务商的企业资源(库存、服务、资金等资源),包括信用资源,但是,这个整体是推高全社会的商业成本的,因为每个独立的组织都具有平衡自身负荷的能力,公平是在不断的演化中悄然实现的。


在过去,对于OEM厂商而言,机器的开发会成为一个纯粹的“性能”竞争,但是,今天,在智能集成时代,机器不仅要提供的是高性能、高可靠性,还要具有自我判断和自我诊断与维护方面的集成能力,包括对变化订单的适应能力,这些“智能”特性让机器的纯粹“Datasheet”的比较变得弱化,而EndUser更为强调在其现场的整体综合成本下降,这种下降是通过能源持续优化能力、自我诊断与维护能力、产品质量优化能力、订单变化的工艺适应能力来提供的。

3.价值链上价值传递者关系

在智能时代,企业间的水平集成使得企业间通过互联的网络形成了“价值链条上的命运共同体”,必须以协作的态度相互对待,而以传统商业中的“交易”文化必然会导致企业间的信任成本增加,而无法降低协同成本,最终导致整体的服务价值的下降。

哪些可以在未来协同中让双方互利呢?

  • 基于预测性维护降低用户宕机时间,提高设备使用价值;

  • 用户现场的应用的快速大数据反馈,协同质量改善;

  • 基于能源反馈的成本降低;

这不仅包括了在产业链条上的,也包括了下游的渠道、分销体系的反馈,例如:

  • 来自于消费者App端的需求反馈;

  • 基于CRM的智能订单优化与生产排产;

  • 用户需求的大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

  • ......

对于产业的每个环节,包括自动化、机器制造商、用户、信息化厂商均需要通过这种协同来实现价值的有效传递,削减中间信任与沟通成本,来实现协同效应。必须明确的是“信任与沟通”都是具有成本的,因此,降低组织间的信任与沟通的成本,就需要从企业间的商业文化以及系统的集成方面着手。

这一切需要基于“跨企业协同文化”来实现。

2..组织内部协同文化

2.1组织内的协同问题

垂直的管理管道成为了协同的障碍,各个部门间的本位主义会成为协同的障碍,在需要协同的时候,会变得非常复杂,甚至无法推进,或者速度不匹配,造成项目周期被拉长,而无法起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的能力。

如果按照过往的管理模式,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,例如:责任的问题、考核的问题、管理的落实问题,对于造成的问题,每个人都会找到无可挑剔的理由,你会发现“似乎每个人都很有道理啊!”,但是,不良的结果却摆在面前,让我们变得困惑。

2.2协同文化才能推动信息共享

这是因为在工业4.0时代,集成是一种全局优化,而这个时候信息必须高效的在公司/集团的各个传统的管理单元进行传输,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网格化的,而传统的组织垂直事业部/部门架构则构成了传输的壁垒,而由每个单元的最上层进行汇总传输,那么又会形成节点的瓶颈。

协同文化必须建立在组织的有效设计,扁平化以及网络化的架构,信息高效共享,而不是停留在部门内部,需要的是在文化上的打破界限,进而才能思想转变,通过技术架构来实现真正的协同,在没有协同文化共识下的组织协同将会使得企业不断走到回头路上,无法跳出传统的信息沟通机制。


2.3创新文化-从老板驱动到自我驱动

智能制造必须基于创新驱动来实现,否则,消费者在变化,而企业却仍然按照不变的思维在生产,那么就会逐渐为市场所边缘化,在传统的企业里,我们的创新驱动力主要来自于“老板”一个公司里最具创新力和驱动力的人,而对于大部分员工甚至高层而言,因循守旧墨守成规,不出错是其最优选择,这导致了老板的拉动型创新无法被有效驱动,而必须建立自我驱动的创新型企业文化,以及在组织架构方面的优化,确保独立的自组织、自我盈利中心的模式,才能有效驱动内部创新。

包括在很多时候,我们发现对于工业4.0、智能制造的推动也是来自于企业的最高层,通过高压来推动,但是,如果没有全局的文化转变的意识,这些推动就会陷入原有的文化壁垒中无法突破,事倍功半。

协同的商业文化并非短期可以形成,但是,必须改变这种商业文化,否则,智能制造/工业4.0会遇到非常多的障碍和推进的阻力。


阅读151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下您的评论吧